肝細胞特點&應用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內臟器官之一,執行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質代謝、解毒、合成蛋白質、調控能量代謝等。除了動物模型、臨床試驗外,肝細胞系在相關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把常用的肝細胞系列在下表中,并簡單介紹了其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細胞系的特點及應用領域。
人源 | 非腫瘤細胞 | L-人肝細胞02 |
人肝星形細胞 LX-2 | ||
腫瘤細胞 | 人肝癌細胞 HepG2 | |
人肝癌細胞 Hep 3B | ||
人肝癌細胞 HuH-7 | ||
人肝癌細胞 SNU-182/398/449 | ||
人肝癌細胞 PLC/PRF/5 | ||
人肝癌細胞 SK-Hep-1 | ||
人肝癌細胞 JHH7 | ||
人肝癌細胞 Li-7 | ||
人高轉移肝癌細胞 MHCC97H | ||
人高轉移肝癌細胞 HCCLM3 | ||
人肝母細胞瘤 HuH-6 | ||
人肝膽管癌細胞 RBE | ||
人膽管細胞型肝癌細胞 HCCC-9810 | ||
鼠源 | 非腫瘤細胞 | 小鼠肝細胞 AML-12 |
大鼠肝細胞 BRL-3A | ||
大鼠肝細胞 BRL | ||
小鼠胚胎肝細胞 BNL CL.2 | ||
大鼠肝星形細胞 HSC-T6 | ||
腫瘤細胞 | 小鼠肝癌細胞 Hepa1-6 | |
小鼠肝癌細胞 H22 | ||
大鼠肝癌細胞 RH-35 |
(常用肝細胞系列)
人源肝癌細胞系
1.HepG2
HepG2細胞是應用最廣泛的肝癌細胞系。它們最初來源于一名15歲的男性患者的肝癌組織,貼壁生長,呈梭形或多邊形狀,具有較高的增殖能力。HepG2細胞不僅可用于研究肝癌的生物學、細胞信號傳導、藥物篩選和基因表達分析等領域,因其可經誘導后在胞內積累甘油三酯,所以也可以作為脂肪肝研究的細胞模型。該細胞具有一定的成瘤性,裸鼠皮下荷瘤成瘤率約60%。
2.Huh-7
Huh-7細胞也是應用較為廣發肝癌細胞系,最初來源于一名52歲的男性肝細胞癌患者。它具有多種肝細胞癌相關的遺傳變異,如p53、β-catenin等,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些肝細胞的功能,如蛋白質合成和分泌,這使得它在研究肝臟生物學功能、肝癌發生機制以及藥物篩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3.SNU
首爾國立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維護著一系列商業化的肝癌細胞系,如SNU-182、SNU-398、SNU-449等,它們是從韓國肝癌患者的腫瘤組織中獲得的,在肝癌研究中也非常有價值。
4.Hep 3B
從男性患者的肝細胞癌組織中建立起來的的肝癌細胞系,具有較高的增殖能力,因此常用于肝癌發病機制、藥物靶點開發以及新藥篩選等研究。
5.L-02
一株人非癌變的肝細胞系,貼壁生長,呈梭形或多邊形狀。它具有典型肝細胞形態學特征,可用于肝功能、肝細胞損傷、藥物毒性研究等。
6.LX-2
肝星狀細胞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肝星狀細胞的功能,如參與肝臟纖維化和維持肝臟組織結構,主要被用于研究肝纖維化的機制、藥物篩選以及開發針對肝星狀細胞的治療策略。
7.MHCC97-H
由我國學者分離建立的肝癌細胞系,具有高轉移潛能,常用在肝癌細胞侵襲、肝癌轉移以及新藥研發、耐藥機制等相關研究方面。
8.SK-Hep-1
分離于成年白人男性肝細胞癌組織,貼壁生長,呈橢圓形狀,具有較高的增殖能力,主要被用于研究肝細胞癌的生物學特性、分子機制、藥物敏感性和治療方法等方面。
鼠源肝細胞系
1.Hepa1-6
由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研究人員從C57BL/6小鼠的肝癌組織分離獲得的肝癌細胞系,貼壁生長,具有較強的增殖能力,在研究肝癌的發展、治療和生物學機制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具有較好的成瘤性。
2.AML-12
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從C57BL/6小鼠的正常肝組織中分離和培養而得到的非癌變的肝細胞系,貼壁生長,呈現多邊形形狀,主要被用于研究肝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代謝機制、藥物代謝等方面。
關于百迪
百迪的細胞培養中心位于浙江嘉興,建有近千平米的標準萬級凈化車間和6個遵循cGMP管理的細胞房,致力于持續打造和豐富科研用的細胞資源庫,包括1200多種人源/鼠源永生化細胞系、700多種原代細胞以及各類干細胞。細胞庫采用信息化管理,清楚記錄每一支細胞產品都的來源、培養代次和STR身份鑒定,我們采用最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為客戶提供可靠的好細胞。不止如此,百迪的科學家們還樂于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配套的細胞培養體系整體方案,讓學者們無需摸索培養方法,提升科研效率。
細胞培養技術交流群